河南省安阳市,纺花车、织布机成了稀罕物件,年轻人不懂它们有何用。(王建安摄影)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民俗博物馆内展示的我国传统木制织布机,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,农村地区的家家户户用它织布做衣裳。 一辆木制的纺花车子,吴伯箫写过一篇《记一辆纺车》,讲述了延安大生产时期军队上下纺花的故事。摇车,抽线,配合恰当,成为熟练的技巧,可不简单,需要用很大的耐心和毅力下一番功夫才行。 风撑,又称风筝,木制纺织机械之一。将打车绕成的线拐(圈)浆过之后,放在“风筝”上撑开,然后绕到络子上,备经线用。 纺花车子、织布机,年岁稍长的人都不陌生,在广大农村都能见到。现如今,纺花车、织布机几乎绝迹,纺花车的吱呀声,织布机的哐当声再也难听到。纺花车、织布机成了稀罕文物,年轻人不懂它们有何用。 纺花车、织布机是中国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的产物,自古以来是农民重要的生产生活用具。织布机不仅承载着传统的农耕文化,更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大道。 孟母(公元前~公元前年)“断机教子”使孟子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,为他成为儒学大家奠定了基础。 手工织布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,过去织布,要从采棉纺线开始,到上机织布,要经过轧花、弹花、纺线、打线、浆染、沌线、落线、经线、刷线、作综、闯杼、掏综、吊机子、栓布、织布、了机等几十道工序。 纺线、浆染,打洛子、经线,织2尺多宽的布面就要根纱经下去,按排列顺序一根一根穿过梳线器拉紧,过程颇耗功夫。布织得也慢,一个熟练的织工,一天最多只能织出7、8尺布。工业化的大生产已经让传统手工纺织技艺淡出了我们的生活,但时光始终抹不去脑海中那温情的记忆。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zp/pgzp/6813.html |